日系车崩了?上半年销量都跌了,最狠的暴跌50%

手机网易网   2023-07-12 10:49:53

2023年过半,车市纷纷扰扰,昨天才16家车企联名“不降价”,今天就因“有违《反垄断法》”删除这一条款,可以降了,但可能有的车企降得太晚了。

上半年,四大日系车企在华销量都通通下跌,无论是单月销量还是上半年总量都没能止住下滑趋势。直接看榜单,有点惨不忍睹:

半年关键词:下跌


(资料图片)

请你花点时间细看一下这个榜单,这里面信息量还是挺大的。

先看大局,一眼扫过去都是负数,6月单月销量都大跌个百分之十几二十几,这个比例还是挺吓人的。再看体量,丰田还是“大王”,而马自达真的只剩下“三瓜两枣”了。

下面四家车企分开说,丰田包含广丰、一丰和进口,它竟然是下跌最少的,看来相对还是稳了点,上半年销量87.94万辆,只下跌2.8%,还能承受得住;

本田分为广本和东本,6月和上半年的跌幅都在20%上下,看起来亏得比较均匀;

日产包含得比较广,按类型算的话有商用车和乘用车,按厂商算的话有郑州日产和东风日产,后者占大头,旗下有日产、启辰和英菲尼迪。只是集团下车型虽然很多,但 轩逸( 参数丨 图片)一款车“顶起半边天”,6月份轩逸(批发)销量38830辆,占据6.91万辆的超一半的份额,“轩逸依赖症”有点严重;

一马退出之后,马自达都包给了长马,它的规模完全没法和三大日系车企相比,哪怕是上半年6个月都加起来也只卖了3万多台。但它卖得少却跌得多啊,上半年跌幅49.4%,将近一半腰斩。

其实不止今年,去年这四家就已经陷入低迷,跌声一片了,例如2022年上半年本田中国下滑13.6%,日产中国下跌22.7%,今年幅度更大。这四家车企都没有对外公布今年的年度销量目标,但猜测内部应该会有一个预期,看来要完成这个目标是比较难了。

哪些原因造成的?

1) 国产车崛起。市场的份额就那么大,而且今年总量还相对有点萎缩,你卖少了肯定是对手卖多了,它抢了你的蛋糕,这个道理不难理解。只看比亚迪一家,6月份批发销量就有25万辆,而这个数字在2021年才4万辆出头,3年时间暴涨这么多,侵蚀的自然是别人的份额。

2) 新能源车太少。尽管现在传统燃油车还是主力,但新能源车无疑是未来大势所趋(至少在中国范围内)。乘联会刚刚发布的数据,6月,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58.8%;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3.7%。

这个3.7%的数据非常直观,以上四家也很有代表性,几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新能源车产品。丰田纯电只有bZ4X和bZ3,一个月销1千多台,一个刚刚上市,而双擎E+系列也销量不大。本田的e:NP1/e:NS1这对难兄难弟同样兴不起什么风浪,月销没有超过2千。日产的的艾睿雅先涨1.26万再大降6万,依然没能唤起多少水花,月销却还在500台以下, 奇骏e-POWER这种增程但却不插电的类型应该不能归入新能源车。马自达曾经有一款CX-30 EV,但价格偏贵现在很难卖出去。

3) 燃油车产品力下降。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都是传统的车企,在燃油车产品相当稳健,追求极致成本控制,在形成规模化之后有很大的优势。但这也很容易导致一款车型或系列长久不换代不升级,这和国产车三天两头换新形成对比,在配置上和设计上已经远远不及国产车。再加上价格上没优势,整体的产品力就没有那么突出了。

4) 网络声量萎缩。如今在网络上,这四家都不能激起读者浏览和评论的欲望,大家更愿意去比亚迪、特斯拉、蔚小理等品牌内容下“争辩”,“黑红也是红”,至少让消费者在买车的时候会想到你,考虑你值不值。在营销和推广方面,日系车也变落后了,不大适合90后00后的喜好习惯,只依靠中年人是不够的。

如何止损?

以往日系车的印象是皮实耐用不容易坏,但今时今日大家换车的频率更高了,对这些需求相对没那么强,消费者更追求高配置和科技感。日系车“躺赢”的日子过去了,只有积极拥抱电动化和智能化才能赶上比亚迪、特斯拉这些新能源头部的脚步。而就目前而言,如果要短期提高销量,止住负增长势头,降价和增配可能是比较好的措施,我查了一下,这4家并不在16家“大联盟”里面,如果下半年销量没什么起色,或许丰田、本田、日产、马自达全系降价的也是有可能的,想买车的再等等吧。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