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-05-19
“班级微信群”是老师与家长沟通交流
(资料图片)
发布通知的重要途径
但也应注重加强安全管理和信息甄别
特别对于收取资料费等信息要多加小心
否则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
造成个人信息泄露甚至财产损失
前几日下午
某小学一班级微信群内
一位昵称为“班主任王老师”的人
发布紧急通知
“根据学校通知统一交纳课外辅导资料费用
488元/人,要求在三点前交纳完毕并上报
时间紧,希望家长转告!”
10分钟内
近20名家长交付成功
不久后,真正的班主任才发现
原来刚才的“王老师”是骗子
为了提高广大同学和家长们的
反诈意识和能力
几种常见的诈骗类型
快来看看吧
1
缴费类诈骗
诈骗分子通过盗取或克隆家长、老师的微信、QQ,以各种方式混进家长群,利用家长对老师的信任,假借“老师”的名义,以需要缴纳服装、教材、资料等费用为由实施诈骗。
或者谎称有针对贫困学生的助学金,提供信息办理相关手续便可转入家长账户,得到信息后以缴纳相关费用为由,让家长转款骗取钱财。
2
谎称孩子出事类诈骗
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家长的联系方式,冒充学校领导、班主任等身份打电话给学生家长,借以“孩子刚到学校出事了,如生病、晕倒等,需要住院,急需家长转账汇款支付医药费用等”理由,在家长未经核实且情绪慌乱的情况下,引导家长转账到指定的银行账号,进而实施诈骗。
3
点击链接类诈骗
诈骗分子冒充老师给家长发送带有链接的短信,谎称点击链接就可以查看孩子的相关信息。点击链接后,实则为木马链接,盗取个人信息,骗取验证码,从而盗取银行卡账户资金。
像这样的诈骗案件,似乎每年都在上演
但为什么屡屡会有家长被骗?
这是骗子钻了老师和家长
彼此不熟悉的空子
化名“某某老师”或“某某家长”偷偷潜入群
由于很多群聊设置并未开启“群主确认”功能
很多不法分子可以直接扫码进群
骗子会第一时间查看老师的头像
昵称、群备注等信息
然后更换头像以及身份信息
借机下手
利用时间差
骗子发布“收款要求”
老师忙于工作无法觉察
家长也对此深信不疑
于是“坑”就这么埋下去了
班主任应定期对班级群成员进行身份核查
清理身份存疑群成员
并启动入群验证功能
防止陌生人随意入群!
警民通小编说
家长看到班级群内发布的收费信息,应及时联系班主任核实确认,切勿轻易转账汇款!